月是故乡圆

时间:          作者:李鑫    查看:96   


  苏轼在《念奴娇·中秋》中惆怅自语,“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却也有人说“今夜月明人尽望”。明月清辉下,几家欢喜几家愁,大抵不同人,情不同。不知为何,我倒感觉小时候的月亮比现在的月更圆、更美。
  记忆中,金秋时节早已阔别夏季的闷热。凉风习习,我穿上棉布裙,感受如水如绸的夜风,在肌肤上留下缱绻的凉意。在我的家乡,外嫁的女儿在中秋这天是要给娘家父母带礼物的。每逢这时,妈妈都会牵着我细细的手臂,穿过一条条幽长的小巷,走过人满为患的街道,去商店里给姥爷挑礼物,再给我买两支棒棒糖。母女俩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喜悦走在小路上,我手中紧紧握着彩色棒棒糖在凉风中晃来晃去,抬起头来,宝蓝色的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明月,那月亮像一个雍容华贵的老太太,端端正正地坐在空中。
  月饼和桂花酒对于我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每年中秋,母亲都会挑上一整天的空闲时间来制作月饼。在她心中,中秋之夜吃到自己亲手做的月饼才算圆满。家里的月饼馅包含花生、芝麻、冰糖、砂糖、绿豆、枣泥等材料,母亲总会提前将花生压成花生碎,把花生油和面粉放在一起揉好,用擀面杖擀成薄薄的“千层面”,再把五仁馅料压实“塞”入薄薄的饼皮中,排成一个个胖胖的油面娃娃。在小小的平底锅中慢慢放入月饼,伴着“滋啦”一声,月饼的面皮慢慢变得金黄。不一会儿,整个厨房都飘香四溢。这种香气,盖过了其他任何的食物,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那种等待月饼慢慢煎黄的焦急,和刚出锅时忍不住拿起滚烫的月饼尝一口的愉悦,都成为记忆深处最美好的画面,等我慢慢翻阅、仔细品味。那个时候,奶奶总会提前许久,带着我去摘那香溢十里的桂花。奶奶将一朵朵细小洁白的桂花用清水洗净,在明亮温暖的阳光下晾干。彼时的我坐在小凳子旁,看水珠滚落在奶奶爬满皱纹的手上,迎着阳光发出闪闪的光。“呼啦”一声,奶奶将桂花洒在盆里,水汽蒸腾,嫩白的花瓣在水盆中伸展开来,如同昙花在夜间悄然绽放,优雅而又明亮。我爱极了那抹平和的味道,就像最和煦的清风,轻轻柔柔的,仿佛能在心底吹出一片绿色。
  桂花酒更是少不了的了。母亲将桂花、清酒、枸杞、冰糖按顺序放好,做成佳酿。灯影稀疏,月光淙淙,蛙声鸣叫,家家户户坐于月下,举头望月,结彩悬灯,品饼尝瓜。小孩子是不能喝酒的,但是每到中秋节这一天,奶奶总会破例让我喝一点桂花酒,自家酿的桂花酒度数不高,带着桂花淡淡的香气,可我每次只喝一点就醉了,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呀!
  中秋节家乡有很多习俗,可是时间久了,好多习俗都被人们抛之脑后。即便如此,中秋节仍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象征着阖家团圆美好。想到中秋,便想到了一家人的温馨和美。
  奶奶在两年前的中秋过世了。我再也喝不到那醇香的桂花酒,也再摸不到那双布满老茧与皱纹的手了。我顺着时光,慢慢地往回找寻,却再也寻不到那个慈祥和蔼的面容。后来我也喝过很多桂花酒,都不再是儿时的味道。长大的我,远走他乡求学,中秋夜看千万家灯火通明,欢声笑语,也终于能体会晏殊在《中秋月》里写到的“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的滋味了。过了很久才明白,中秋对于我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记忆中清凉月光下那个矮矮胖胖的身影,是夜晚桌上飘香四溢的桂花酒和月饼,是奶奶温和舒缓的笑容。
  电话响起,妈妈熟悉的声音传来:“等你回家,做月饼吃。”
  于是一夜安睡,在梦中,追寻那个矮矮胖胖的身影。梦醒了,回故乡,见更圆的月,见思念的人。

山东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3752次访问,全刊已有8519800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