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基层 以法之名

——法学院“援梦者”社会实践调研小队活动侧记

时间:          作者:林香君  刘阳    查看:91   


诉源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在预防潜在纠纷、化解已有矛盾、减少进入诉讼环节案件数量或者有效分流诉讼中的案件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深入了解“诉源治理”在基层中的应用,1月9日到13日,法学院“援梦者”社会实践调研小队全体成员到长清区文昌街道、孝里街道等5个街道司法所展开调研。

在长清区文昌街道司法所,何长宾所长向大家介绍了一套自己根据多年来调解经验总结出的调解方法——“孝、让、礼、和”调解法。这套调解法从乡村习俗入手,涵盖了长幼、邻里、经济、家庭等主要方面的纠纷,符合文昌街道实际,十分接地气,容易被乡亲们接受。

“在处理基层关系中不能生套法律条文,要平衡好法律和情理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化解纠纷。”此次调研对法学本2302班曹家宁同学启发颇大。

此外,何长宾还讲述了居民维权的故事。他告诉调研小队成员,乡镇居民的维权意识很强,但法律意识却很薄弱。一位居民在出租厂房时,租赁合同只有一张小纸条,甚至连租赁期限、租金及其交付方式都没有明确,从而导致了出租方和承租方之间出现了权益纠纷。“这份‘纸条式合同’让人看到了老百姓的法律知识还很匮乏,老百姓需要法律援助。作为法律人,我们应当在引导群众依法维护权益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财法本2201班李梦涵同学对此感叹道。

在长清区孝里街道司法所,调研小队成员听工作人员讲述了他们的工作日常。其中,因黄河滩区进行生态保护而进行搬迁后带来的纠纷,成为这里工作人员的一大工作重点。一是物业费纠纷。从前大家住平房不交物业费,如今搬到生态楼后需要交物业费了,老百姓不适应,于是产生了纠纷;二是养老与婚姻家庭纠纷。当时,生态楼房产证还没有办好,无法办理财产公证,而拆迁搬到生态楼里面住的也大多是老年人,财产继承的需求比较迫切。孝里街道司法所人手少、任务重,但面对这些纠纷,这里的工作人员仍然以极大的耐心和智慧,去从源头上化解矛盾。这让调研小队成员深感“诉源治理”和法律援助的意义。

调研时,调研小队成员还分赴长清区司法局,以及崮云湖街道、万德街道、张夏街道司法所,德州市齐河县司法局、齐河县法学会和齐河县晏北街道司法所,仔细聆听了不同街道的司法所针对不同矛盾纠纷所采取的不同措施。他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接地气,法律框架内又通人情的调解策略令调研小队成员们赞叹不已。

此次社会实践调研让“援梦者”社会实践调研小队成员切实感受到了中国法治建设“道阻且长”,感受到身为法律专业学子“任重而道远”。调研小队队长、法学本2202班许雅琳同学表示,他们今后将充分利用山东师范大学法律援助中心这一平台,扩大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内容。他们还将延续暑假赴临沂、潍坊等地的基层走访活动,在诸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宪法日等重要节点开展一系列基层普法活动和法律援助志愿服务,以期通过自身努力,提升百姓的法律意识,缓解基层司法所人员不足的压力,为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不断进步贡献绵薄之力。

山东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3675次访问,全刊已有8548752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