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直面批评的自我成长策略

时间:          作者:万金凤    查看:114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基本上都是秉持“立德树人、身正示范”的育人理念在重重考试与选拔中“过五关斩六将”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故在实际工作中,尽管有时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可能会分身乏术,但他们依然会努力争取把工作及时、圆满地完成好,并力争做到推陈出新。
  但古语有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面对繁琐的日常工作、重点工作与难点工作,辅导员想要做到万无一失,非常难。因此,辅导员有时受到批评与指责也在所难免。例如,有辅导员偶尔在上报材料中出现了格式错误、姓名错误或时间错误等被批评,有辅导员在培训大会上因忘记设置手机静音或者看手机被批评,还有些辅导员为学生做了很多却被学生误会而受到指责……诸如此类事件的发生,对于辅导员而言,往往如鲠在喉,难受异常。其原因简单说来有四点:一是很多辅导员有追求完美的人格倾向性,不想出错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出错,因而一旦发现自己无意中真的出错了,反而会更加难堪;二是自尊受损,一旦受到批评,辅导员会觉得“没面子”,甚至自我价值感被严重削弱,故更加难受;三是有些失误被批时辅导员有解释的机会,但解释后又会产生“解释就是掩饰”的羞愧感;四是有时明明有内情却没有解释的时机或者不知该如何解释,只能自己暗暗憋屈,则更有一番郁闷在心头……其实面对批评与指责,难受是人之常情。人生难得有“诤友”,“忠言逆耳利于行”,很多时候批评中蕴含着成长的重要契机。
  批评与自我批评也向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严肃党内生活,提高党员干部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同样,高校辅导员只要敢于直面批评,并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利器,亦可以很好地发现和解决现实与自身问题,实现自我成长,具体策略如下———一、直面批评,“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辅导员担负着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重要职责,经常做的事情是教育与批评别人,自我批评并不经常,被批更属偶然。长此以往,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所讲的“自我同一性”问题就容易被辅导员忽视,辅导员自我成长的问题意识也容易被淡化或者消弱。所以,当有批评来临,实际上是辅导员换位思考、发现问题、促进成长的良好契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作为一个政党,勇于直面问题才能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作为一名党员毫无疑问亦应该如此。作为高校思政育人骨干,辅导员若想要增强自身党性修养和能力水平,就应该增强问题意识,敢于直面批评,努力通过思想的交锋,“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进而摆脱自身“灯下黑”,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如此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分析批评,及时“梳辫子”,认真“过筛子”。面对他人的批评,辅导员要把自己摆进去,多些真诚,少些难堪,及时换位思考,严于律己,勇于自查,认清自我。把自己摆在认识对象的位置,结合具体工作用“梳辫子”办法来一一梳理,用“过筛子”的精神来逐条分析,把问题落小落细。例如可以从分析批评的动机(善意的或恶意的)和批评的根据(有客观根据或无客观根据)两个维度四个方面交叉结合来分析,具体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善意的、有根据的的批评,可以称之为建设性批评,这样的批评非常难得,辅导员应该接受、反思并整改;第二类是恶意的或是无意的、有根据的批评,可称之为牢骚式批评,辅导员应该包容、重视、理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第三类是没有动机也没有根据的批评,通常称为跟风式批评或者是发泄式批评,对于这种批评辅导员应该寻找时机及时解释,表明真相,以正视听;第四类是恶意的、抹黑式的批评,这种批评说白了就是“造谣”。对于这种“批评”没必要忍气吞声,可以据理反驳。通过这种方式来辩证地分析批评,辅导员就可以更深刻、更直接的来对待批评,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能把问题找准、找实,也切实达到了认清自我、提高自我的目的。
  三、闻过能改,积极自我批评,活出乐观自己。为了更好地提升自我,辅导员不仅要直面批评、分析批评,而且还要做到认清问题、闻过能改。正如《左传》有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明代吕坤也曾说:“有过是一过,不肯认过又是一过;一认则两过都无,一不认则两过不免。”面对问题,尤其是自身确实存在责任时,辅导员要认真对待、防微杜渐,积极开展自我批评,“见不贤而自省”,努力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努力做到慎小、慎微、慎始,注重细节,守住“底线”,莫在同一个坑里摔倒两次,让改进不足成为自觉。如此辅导员才能在新时代顺势而为,更好地实现个人成长。当然,对于有些恶意无端的批评,如果确实无法从中汲取营养,辅导员不妨学习一下马克思对待恶意批评的态度,一笑置之,将其当成丰富人生的一段经历与磨砺即可。
  此外,在自省的同时,辅导员还要有勇于自嘲的精神,活出乐观的自己。“吃一堑,长一智”,重要的永远都是:“我从批评中看到什么?我从中学到什么?我能改进什么?下一步该如何去做?”当辅导员这样去想、这样去做时,不仅辅导员的能力会得到提升,其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与增强,职业生涯的内涵也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与丰富。

山东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5645次访问,全刊已有851364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