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沉迷于“二手知识”的即时快感

时间:          作者:刘欣宇    查看:73   


  “7天搞定考研词汇”“一周速成雅思口语”“十分钟读懂英国史”“极简欧洲史”……信息爆炸时代,“干货”成为一个吸睛词汇,尤其吸引着正处于发展焦虑中的大学生。然而,获取知识如同汲取营养,仅靠这些被人进行了带有某些倾向性和目的性的加工,如同被咀嚼过的“二手知识”,真的能带来充足的养分吗?笔者的答案是否定的。
  在知识付费领域风生水起的自媒体人罗振宇创建的“罗辑思维”曾经风靡一时,吸引了一众渴望在极短时间内获得丰富知识的年轻人。从一般意义层面来说,将其作为课余补充和视野拓展并无不可,但寄希望于一档节目和一场演讲实现文化积淀,显然单薄无力。如同平时不读书不积累的同学,想通过“几天速成”的广告噱头实现目标,往往只能是一剂自我安慰的强心剂,颇有些自欺欺人的意味。
  当然,“二手知识”并非一无是处,它能够利用碎片时间补给大家一些专业之外的信息,有利于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但“二手知识”的核心也常被解释为:忽略细节,直取结果;只说道理,不谈原理。可见,“二手知识”可以作为餐后甜品,但不能成为主食正餐。一直沉迷于“二手知识”的即时快感中,仅追求所谓的干货,便脱离了读书学习的真谛,也难以获得真正的知识。
  把“二手知识”当作正餐容易丧失批判思维能力。“二手知识”是被总结、消化、再生的知识,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定向接受一种学习模式或一类思维方式,不利于发散思维,对知识缺乏自己的理解,难以深入思考。沉迷“二手知识”还容易造成自我满足的假象。大多数“二手知识”的内容浮于表面,没有深入挖掘,不能客观反映自己的真实水平,而这种自我满足会不同程度地阻碍继续发展的脚步。此外,过分依赖“二手知识”会对一手知识产生恐惧,无法自己读懂一本名著或者学习一些较为深奥的课程。以写作为例,不阅读大量的书籍,勤写勤练,积累丰富的写作技巧,仅靠几节写作技巧课怎么可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沉迷“二手知识”不仅不能带来提高,还有可能造成障碍。正如高尔基的名言:“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
  其实,热衷“二手知识”的同学往往有这样两个原因:巧取捷径和无计可施。学习这件终身大事,难有捷径可走,对于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四年时间足以使我们脚踏实地潜心学习,获得充实的知识。四年时间里的对生活和阅读的一手体验比“二手知识”更有价值。而对于那些对学习无计可施的同学来说,结合技巧反思总结,比沉迷于投机取巧的即时快感更重要。走出“二手知识”的包围圈,步步铿锵,才能把握好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山东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3771次访问,全刊已有8524315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