葆有淡然尽得清欢

时间:          作者:清浅    查看:91   


  一叶穿越千年的心灵之舟,《论语》堪称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智慧经典,蕴含人生修身养性的至理箴言。林语堂曾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我就很欣赏。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淡然的人。
  在传统的教育中,儒学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这个方面,可以用一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
  古代的读书人寒窗苦读,莫不为有朝一日考取功名,在社会上独当一面。说一个人不器就等于是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而作为读书人的孔子却坦然地说,一个真正的人,本就应博学,掌握各种技能,不能成为器。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后自嘲地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吧。”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着自己的看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即他主张要在读书中找到乐趣,不赞成被动学习的学术态度。他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需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他还认为从读书的最初目的(为己),到其终极目标(为人),这是一个必须的学习过程。学界大都认为孔子所说的“为人”,是含有某种贬义意味的,至于究竟指什么,众说不一。然而,无论哪种解释,都有些牵强,个别学者的解释还带有非常强烈的主观色彩。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其言论怎会如此缺乏水准呢?他是在告诉我们,读书是求真和求善的统一、知行合一、学思并举,这些思想时至今日仍然对我们有着宝贵的教育意义。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求真务实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恣意洒脱的人生观。《论语·先进·侍坐》中记载了孔子与四学生的对话,四学生回答时各述志向。其中,孔子听完曾点的回答(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便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圣人这一叹,活泼泼地叹出了他未染的性灵。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心怀大天地,养就一段春。
  回想孔子所处的时代,纵然风云迭起,却抵挡不住他用淡然包揽浮华,衍出璞玉。蓦然想起那日看见苏轼的一首小诗,一字一句誊抄在雪浪笺上:“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想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山东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8458次访问,全刊已有8554388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