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

时间:          作者:文学院 谷振寒    查看:468   

曾经的我,觉得美好的少年应该如小说里那样:写得一手好文章,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他们拥有明朗的青春,是年轻、热情、帅气、挺拔的集合体。但少年的风采不止于此,也绝不囿于年龄。对于每一个满怀理想的灵魂来说,生命的每一刻都是年轻的、及时的。他们也许没有俊朗的外形,也许青丝早已变成华发,但只要胸怀热情与理想,心里装着永恒的信仰,以祖国大地为舞台,他们便是风华正茂的“少年”。

“少年”是永怀热情的。白发苍苍又如何?只要胸中豪情不减,依旧是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在小年夜的央视网络春晚上,清华大学上海校友团的爷爷奶奶们合唱了一曲《少年》,让观众们热泪盈眶。身为指挥的糜伟民老先生大笑着面向镜头的那一刹那,让我觉得,他一转身,便已是青春的模样。合唱团的平均年龄是74岁,他们中的“模范夫妻”刘西拉教授和陈陈教授,培养了大批博士、硕士;吴毓明先生25岁时怀揣一腔热血远赴云南,17年青春都献给了云南三座水电站的建设;严成钊先生响应1969年国家“三线建设”的号召,翻越纵横的山川来到贵州有机化工厂,投身化工行业的建设……正如刘西拉教授说的那样:“因为爱,我们每个人奉献了自己宝贵的一生。”他们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祖国也不曾忘却他们。站在台上的他们,有为祖国奋斗的理想,有不败岁月的信仰,“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他们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少年”是永怀信仰的。在驶向未来的战船上,国之信仰永远是炎黄子孙最高的军旗,“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去年六月,寒冷的加勒万河谷,三位年轻的英雄,永远沉睡在了这里。团长祁发宝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和肖思远突入重围展开营救,英勇牺牲,战士王焯冉渡河支援被冲散的队友,淹没在了冰河之中。“鲜衣怒马少年时,能堪那金贼南渡?”面对印度军队的挑衅,他们张开年轻的、尚显稚嫩的臂膀,守卫了祖国的边疆。18岁的战士陈祥榕在笔记本里写道:“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到底是怎样一种信仰呢?我想就像余光中先生所言:“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一片后土。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他们是卫国戍边的英雄,爱国的信仰深种心间。他们永远是祖国母亲深爱的“少年”。

犹记得鲁迅先生那番令人热血沸腾的祝愿:“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这才是“少年”该有的样子,像不败岁月的古稀合唱团,像英勇守卫边疆的少年英雄,永怀热情和信仰,不停地向上走、向前冲。

“少年”心怀理想与祖国,胸中所藏山海是祖国的重重山影与万里波涛。如果可以,风给他,沙漠给他,天空也给他。是无拘无束的风,让他乘风去往边疆,守卫后土;是广袤无垠的沙漠,让他背上行囊跋涉沙漠,创建绿洲;是星辰浩瀚的天空,让他穿过云层,带着人类的希望探索宇宙。万物给他,让他自由,让他向上,让他与国同辉。

山东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988次访问,全刊已有8515664次访问